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目录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安理会目标制裁决议实施中人权保护的司法审查——从“卡迪案”到“阿...
  • [摘要]自2005年“卡迪案”以来,欧洲司法机构审理了针对欧盟机构或相关成员国在实施联合国安理会制裁措施中侵害被制裁人基本权利的一系列案件。最初,法院秉持《联合国宪章》第103条规定的宪章义务优先原则,拒绝对此类措施进行司法审查;随后,法院依据保障个人基本权利的欧盟法,开始对此类措施的合法性进行“全面审查”,并在“纳达案”和“阿尔—杜立弥案”中相继提出了具体审查标准。这一演变过程显示了欧洲司法机构正日益强化人权保护“区域自治”的理念,相关成员国履行安理会制裁决议的义务因保障个人基本权利的需要而被弱化。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安理会制裁直接限制个人的基本权利,却没有提供同一层面的司法保护。它将促使联合国对直接影响个人基本权利的制裁行为进行必要改革以平衡国际法中个人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 王蕾凡
  • 全文[ PDF 1289.0 MB ] 2017.4(4):0-0  共有 5966 人次浏览
  • 国际民商事争议解决中的禁止执行令制度研究
  • [摘要]摘要:起源于百年前的禁止执行令近年来在国际社会重新受到关注。禁止执行令是指一国法院或仲裁庭签发的意在阻止一定范围内执行法院判决或仲裁裁决的限制性命令。它既是禁令,亦是一种临时措施,具有全球性、预防性以及攻击性与保护性并存等特点。近几年来,禁止执行令制度逐渐在英国、美国以及德国等国家的实践中引发关注与争议,在签发的主体资格、签发的条件要素和法律适用等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对禁止执行令的有效执行与适当救济,能够有效实现该制度在协调管辖权与促进国际民商事争议公正解决等方面的功能。在解决国际民商事争议的历程中,禁止执行令与“承认和执行”相互补充,具有协调国际利益的功能。随着国际民商事交往的深入发展,禁止执行令的潜在价值将得到更好实现。
  • 郭玉军、陈文璨
  • 全文[ PDF 1754.0 MB ] 2017.6(4):0-0  共有 4906 人次浏览
  • 国际法中的发展权:三十年后的新动力?
  • [摘要]摘要:发展权在国际法、政治和实践中都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尽管联合国《发展权利宣言》通过30年来,现行国际法为发展权问题提供了许多实质性指导,发展权从联合国《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及其可持续发展目标中也得到很多新启示,但争议现象仍然存在。本文主要探讨了可能促进国际法中发展权实现的新动力。关于发展权的确切内容和涵义的分歧——在实质及政治层面——在南北方国家之间以及南北方国家内部普遍存在。如今,这些分歧对发展权问题的规范性界定、后续行动和实施措施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应注重采取实务的方法,通过现有的国际法规定以重振发展权,而不是建立新的法律规范框架。本文在简要介绍发展权的历史演变之后,研究了联合国《发展权利宣言》中设想的此权利的性质、实质及影响,并分析如何更加明确具体地利用现行国际法有关规定,促进发展权在今后的实际应用中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其中有三种具体的执行措施或许可以产生积极影响:国际间的合作发展,问责与监督机制,区域和区域间的规范与程序。
  • 卡琳·阿特斯瓦塔邦加贡·托莫著、徐云霞译
  • 全文[ PDF 2773.0 MB ] 2017.1(4):26-46  共有 5152 人次浏览
  • 台湾法律地位的国际法理据
  • [摘要]摘要:两岸各自现行有效的法律规定都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中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其人民、领土、主权并未分割,惟政权和法制尚未统一。鉴于两岸均接受法治观念,所以,台湾的法律地位就成为“统独”争执的焦点问题。本文通过对相关的国际法律文件及法律事实和理论争议进行梳理和分析提出,在国际法上,台湾地区的法律地位已经明确并非法律地位未定,即台湾与大陆同属一个中国(现国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并非独立的主权国家或具有主权的法律实体,中国的国号变更在国际法上不影响台湾属于中国的法律地位。
  • 陈欣新
  • 全文[ PDF 844.0 MB ] 2017.3(4):37-47  共有 5238 人次浏览
  • 我国涉外法人法律适用的司法分歧与解决思路——《法律适用法》第14...
  • [摘要]摘要:《法律适用法》第14条是首次整体调整涉外法人纠纷案件法律适用的冲突规范,但在司法实践中,该条款呈现出适用纠纷类型扩大化和法律选择方法多样化的整体特征和分歧。具体而言,在适用案件类型上,在是否应区分法人内部事项与外部事项,是否仅限于“法人”争议案件等问题上存在不同的司法裁判;在连接点的适用上,存在或重叠适用属人法和行为地法、或扩大适用意思自治原则、或扩大适用最密切联系原则等司法争议。涉外法人纠纷法律适用司法实践分歧的出现,与涉外法人法律关系错综复杂、第14条规定模糊不清、个案法律适用不够严密等原因密切相关。为统一裁判尺度,规范法律适用,应进一步完善第14条的规定,在保留现有立法模式的基础上,增加股权转让中人身权纠纷、股权确认纠纷、股权侵权纠纷、法人解散和清算纠纷为适用范围,界定“等事项”性质为法人内部事项,并建立重叠适用属人法和行为地法的冲突规范。
  • 郭燕明
  • 全文[ PDF 1953.0 MB ] 2017.2(4):0-0  共有 5094 人次浏览
  • 国际法院与共同利益的保护:实践、发展与影响
  • [摘要]摘要:对于国家能否单纯地基于所享有的共同利益而通过国际法院来援引他国的国家责任问题,国际法院在长期司法实践中一直避免正面回应。随着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发展,国际法院开始通过若干重要案例予以积极回应。在“比利时诉塞内加尔有关或引渡或起诉义务问题案”中,国际法院第一次确认了国家基于共同利益所享有的出庭权,从而标志着国际法院在此问题上形成和确立了新的法理。国际法院对国家基于共同利益出庭权的认可,既给《国家对国际不法行为的责任条款草案》第48条提供了支持性案例,与之形成了互动,又会给干涉问题在国际法上的发展带来重要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到国家未来的行为模式。
  • 宋杰
  • 全文[ PDF 1814.0 MB ] 2017.5(4):0-0  共有 4785 人次浏览
  • 我国《海商法》修改的基本问题与要点建议
  • [摘要]为了适应《海商法》施行二十多年来已经变化的情势,弥补该法在施行过程中暴露的缺陷与漏洞,有必要修改《海商法》。《海商法》修改应当以实现该法的现代化为根本目标,扩大该法适用范围,使之适用于与海相通的内陆可航水域客货运输和船舶、使第四章“海上货物运输合同”适用于国内水路货物运输合同,借鉴或吸收《鹿特丹规则》的规定对第四章进行现代化,以及设立船舶污染损害赔偿制度为重点,并对其余各章内容进行充分的修改与完善。
  • 胡正良、孙思琪
  • 全文[ PDF 2190.0 MB ] 2017.4(4):0-0  共有 5942 人次浏览
  • 欧洲联盟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观——基于早期实践初探
  • [摘要]欧洲联盟(以下简称欧盟)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唯一的国际组织缔约方,其权利义务以加入《公约》时作出的“权能声明”为限。自1998年加入《公约》至2007年通过《欧盟综合海洋政策》近十年期间,欧盟主要通过立法、司法以及适用《公约》争端解决机制等方式,致力于在联盟内部遵守和实施《公约》。一方面,欧盟重视和尊重《公约》在建立国际海洋法律秩序中的重要作用,尽力维护《公约》的权威性;另一方面,一旦《公约》相关规定难以满足联盟在海洋权益方面的需求,欧盟会适当迈出超越或者背离《公约》的步伐。欧盟表现出一种从自身利益出发,既尊重又适当背离《公约》的态度与实践。
  • 刘衡
  • 全文[ PDF 1734.0 MB ] 2017.6(4):0-0  共有 4744 人次浏览
  • 国际关系中自然法的形成与功能
  • [摘要]摘要:在国际关系中是否存在着对于国家行为的约束,约束的来源究竟何在,始终是探究国家发展过程中高度关注的问题。而“自然法”是国际实力和国家允诺之外最有争议的一种约束尺度。从国际关系的历史和现实看,自然法作为超越实证规则的判断尺度客观上确实存在,而且对于国家行为具有指引和评判的作用。国际自然法既存在于国际关系宏观的整体框架层次,如威斯特伐利亚范式的自然法、联合国范式的自然法;也存在于中观的国际法某一领域的层次,甚至存在于微观的国际法问题的层次。国际关系中的自然法的启动力量是国家和人的基本生存需求,形成机制则立足于社会的互动,所以自然法并不永恒,它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自然法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方式是柔性的,它主要通过国际关系各个行为体的舆论评价来决定认同程度,并由此决定国家的国际合作机会、参与国际事务的深度和广度,影响国家的发展步调和进程。因而,对于任何国家而言,认可和重视自然法非常重要。然而,对于崛起大国而言,认识自然法的存在及其功能,要义并不在于去追究自然法的“真义”,而在于寻求和构筑国际关系中的道德高点,警惕和避免国际关系中的道德绑架,从而顺应和引领时代的道德潮流,促进本国的顺利、有效发展。
  • 何志鹏
  • 全文[ PDF 2684.0 MB ] 2017.1(4):47-62  共有 5240 人次浏览
  • 大陆架外部界限之划定:国内程序与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建议”的联系与...
  • [摘要]摘要: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大陆架界限委员会行使对沿海国的外大陆架划界案作出“建议”的职能。但是,大陆架的外部界限最终是由沿海国通过国内程序确定。因此,在实践中,如何处理沿海国确定大陆架外部界限的国内程序和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的“建议”的关系值得关注。特别是,沿海国通过国内程序“超出”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的“建议”进行划界是否有效,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没有相应的判断机制。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及其附件二的规定,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的“建议”不应具有强制的法律拘束力。沿海国通过国内程序划定的大陆架外部界限的有效性应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整体规定及其基本精神出发进行判断。
  • 欧水全
  • 全文[ PDF 862.0 MB ] 2017.3(4):48-59  共有 4907 人次浏览
 1  2  3  4  5  6